"/>
增值稅是一個中性的稅種,針對貨物、勞務和服務流轉過程當中的增值部分征稅,故名“增值稅”。想要進行增值稅方面的稅收籌劃,前提是對交易或事項進行增值稅處理時有選擇的空間,才能有籌劃的空間。那么,在增值稅處理時,哪些方面是可以選擇的呢?
很多人提到了可以選擇增值稅納稅人的身份,我個人認為這種選擇的空間有限,意義不大。
雖然說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起征點范圍內免征增值稅,但是這僅僅適用于初創階段,或者不必抵扣進項稅額的小型、微型市場主體,如個體工商戶等。說實話,這種意義不大,小規模納稅人本身交不了多少稅,沒有什么籌劃的價值。
對于志存高遠的創業者來說,目標肯定是做大做強,只有成為一般納稅人,按照財務會計制度和稅務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提高內控水平,才能讓企業逐步走上正軌。
另一方面,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不會超過3%;一般納稅人雖然適用的稅率13%、9%或6%,但只要有充分的進項稅額抵扣,實際稅負未必也高于3%。
在計稅方式的選擇方面,可以進行籌劃,以適當降低增值稅的稅負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主流計稅方式是一般計稅法方法,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的期末留抵稅額(如果有的話)。還有一種計稅方法——簡易計稅方法,即銷售收入按照3%或5%征收率計算納稅,同時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在特定情況下,允許一般納稅人自由選擇是否按照簡易計稅方法,折舊有了選擇籌劃的空間。
那么,如果某個項目確實無法取得進項稅額,或者某些行業無法本身就很難取得進項稅額,就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辦法,以達到合理少交增值稅的目的。
例如,財稅[2009]9號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允許一般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辦法。
1、縣級及縣級以下小型水力發電單位生產的電力【裝機容量為5萬千瓦以下(含)】2、建筑用和生產建筑材料所用的砂土石料;
3、屬于一般納稅人的自來水公司銷售自來水(其他單位銷售自來水9%);
……
這是因為上述這些項目在日常運營過程中,比較難以取得進項稅額,如果按照一般計稅方法,稅負就非常高。納稅人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就能有效降低稅負。
舉個栗子
如果某個5萬千瓦的小型水電站,一個月發電銷售收入為200萬元,因為水力發電廠是基本上沒有進項的,按照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200×13%=26萬元;如果按照簡易計稅方法應納稅額=200×3%=6萬元。
兩者對比,簡易計稅方法節省增值稅20萬元。
不過,納稅人在選擇是否按照簡易計稅方法時,應當綜合考慮企業所得稅,否則有可能在增值稅這里撿了“芝麻”,在企業所得稅這里卻丟了“西瓜”。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因為少交的增值稅,會造成銷售收入的基數擴大,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如果恰好在某個臨界點,會造成多交企業所得稅。
舉例說明
同樣一筆100萬元的含稅收入,如果適用簡易計稅方法,銷售收入是97.09萬元(100/1+3%),而如果適用一般計稅方法,銷售收入是88.50萬元(100/1+13%)。
在同樣的成本前提下,選擇簡易計稅會導致該項交易的利潤擴大8.59萬元,假設適用25%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最后的結果就是增值稅少交了,但是應納企業所得稅多交2.15萬元。
企業所得稅影響的是凈利潤,增值稅只影響現金流,到底如果選擇,企業財務人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合理的判斷。
所以簡易計稅不一定是最優選擇,不能一味盯著增值稅,卻忘了背后還有一個企業所得稅。
在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確認方面,可以合理延后納稅發生時間,減輕資金外流的壓力。
增值稅雖然是一個不影響利潤,運行于利潤體系之外的稅種,但是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現金流是企業運行的“血液”,也是極端重要的。所以做好籌劃,適當延后資金外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總原則是: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于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第一,在合法的前提下,開發票不要太積極。否則就馬上發生納稅義務,到稅款所屬期的次月征期必須馬上繳稅。當然,前提是符合稅法的規定。
。
第二,采取賒銷或分期收款形式的,要在書面合同上明確收款時點?,F在的市場競爭很激烈,不少企業的賬期很長,如果沒有在合同上做好這手準備,就意味著不但在損失流動性,還要替下家墊付增值稅!分期收款,就可以分期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所以,一定要在合同上明明白白注明分期收款的時點,以盡可能避免一次繳納增值稅的壓力
綜上所述:增值稅的籌劃一般存在于稅法規定的可選空間之內,但增值稅的籌劃決不能只管增值稅,不管其他稅種,尤其是企業所得稅。對于企業的財務人員而言,籌劃的前提是合法,目標是降低綜合稅負,而不是僅僅考慮增值稅。畢竟,企業要交的稅不只是增值稅一種。
增值稅作為我國的第一大稅種,而且稅率頗高(雖然已經降了幾次),而且和發票密切關聯,所以備受關注。
我認為做好增值稅的籌劃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努力保留自己的小規模納稅人身份。小規模是指年銷售收入低于500萬的納稅人,小規模征收率僅為3%(今年是1%,湖北地區免),遠遠低于增值稅的稅率。并且小規模還有10萬塊錢一個月的門檻,也就是起征點,低于這個數是免稅的,這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無論如何也享受不到的,而且小規模納稅人六稅兩費也是減半征收的,而一般納稅人沒有這個待遇。
二、做簡易征收的項目。雖然是一般納稅人,但是一般納稅人也不必然必須適用增值稅稅率,有些簡易項目是適用征收率的。比如建筑企業的老項目、清包工、甲供材等就適用簡易計稅辦法。適用簡易計稅的項目是很多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三、盡可能取得比較多的進項。其實這個意義不大,取得進項也是自己花的錢,但是也是努力取得,這樣附加稅能少交一些。
四、學習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增量留抵退稅。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出了一些優惠措施,五花八門涵蓋豐富,有些企業就會適合。合理運用下這些個政策,也能節省不少稅。
增值稅的稅收籌劃個人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
1.選擇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增值稅類型。就是是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利,還是選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有利。如果企業規模小,符合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條件的,可能選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稅負更輕。
2.如果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看是否可以選擇增值稅簡易計稅。如果企業可以選擇增值稅簡易計稅,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看是選擇增值稅一般計稅有利,還是選擇增值稅簡易計稅有利。
3.分析判定企業能否享受現有增值稅優惠政策。如果能享受應充分享受增值稅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比如目前的增值稅免征、超稅負返還、不征稅等政策。
4.增值稅稅收籌劃要與企業所得稅等其他優惠政策綜合考慮,不能顧此失彼。
自2016年4月30日全面營改增以來,正式宣布我國營業稅全面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正式成為我國第一大稅種,那么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企業該如何進行增值稅的稅收籌劃呢?
納稅人身份選擇
那么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一筆交易是小規模納稅人更劃算,還是一般納稅人更好呢?這個還真不一定的,我們不妨通過例題來看一下。
例如,某企業購進商品含稅成本價為113萬元,為一般納稅人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價格為150萬元(含稅);如果為小規模納稅人取得增值稅普通發票,銷售價格為150萬元。
此時小規模納增值稅=150/1.03*3%=4.37萬元。
一般納稅人納增值稅=150/1.13*(150-113)/150*13%=4.26萬元
此時我們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銷售價格與購進成本下,一般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較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更少一下。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納稅額是一致的呢?那就是在一般納稅人產品增值率達到一定限度的情況下,兩者增值稅納稅額就是一致的。
我們設置(150-113)/150=X
則X=[3%/1.03]*1.13/13%=25.32%
即,當X等于25.32%的時候,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納稅額度是一致的,而上例中X為24.67%,所以當X越小則為一般納稅人越劃算,但是如果X超過25.32%時,越往后就是小規模越劃算了。
企業商業模式的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企業已經實現了多元化經營,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又提供相應的各項服務,那么對于此類企業來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籌劃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的增值稅負擔,我們知道現在貨物的增值稅稅率是13%,而服務的增值稅稅率只有6%。
例如,某企業生產企業銷售自產設備113萬元含稅價。
情況一,在簽訂設備銷售合同時,約定只要客戶購買該設備,就免費提供維修服務3年。
增值稅銷項=113/1.13*13%=13萬元
情況二,在簽訂設備銷售合同時簽訂兩份合同,一份是公司與客戶簽訂的設備銷售合同銷售價格為90萬元,另一份為設備維修服務合同,服務費23萬元為3年期限的全包設備檢測與維修服務費。
設備增值稅銷項稅額=90/1.13*13%=10.35萬元
維修服務銷項稅額=23/1.06%*6%=1.3萬元
合計銷項稅額=10.35+1.3=11.65萬元
情況二較情況一減少增值稅銷項稅額=13-11.65=1.35萬元
總結
我們通過對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以知道,在不同情況下,對于企業來說究竟是選擇一般納稅人好,還是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經營更好,都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具體分析,同樣的在不同的經營模式下,也會讓企業對同一筆業務同一筆收入,最終會繳納不同的增值稅稅額,有時候往往稍微改變一下企業經營的某個環節,所能達到的效果可能就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企業可以通過分析選擇有利于企業的納稅人方式,或者改變企業現有的經營模式來降低企業的增值稅稅收負擔,其次我們也可以采用國家已經公布的對于不同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也能為企業降低稅收成本。
這個問題過于寬泛,只能就可能方面進行回答:
1.充分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
2.充分運用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會計收入確認差異,合法推遲納稅;
3.優化交易結構、交易流程的設計,重視合同對于應稅行為的影響;
4.不同稅率、征收率的應稅行為應在交易中明確,以避免混在一起后稅務上一律從高。
針對于企業增值稅的稅收籌劃工作,企業是沒辦法通過企業自身從企業內部來解決增值稅帶來的稅負壓力的,除開企業在最初成立企業在行業的選擇上能夠定性不同行業所面臨的稅率之外,從外部來對企業的增值稅做相關的籌劃工作也就是在于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做增值稅的籌劃工作
而針對于企業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就是利用有限公司的財政扶持政策,給予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在地方留存的基礎上給予扶持返還
增值稅地方留存50%,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40%,在此基礎上給予企業扶持返還最高比例90%,就比如說企業繳納100萬增值稅,在地方留存的50萬中,能夠給予企業在50萬的基礎上最高扶持返還45萬,企業實際只繳納了55萬的增值稅,和最開始的100萬相比較足足少繳納接近二分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