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商局是不收注冊登記費了。(以往,1000萬注冊資本要交8000元注冊登記費)
但是,稅務局收稅!要按照注冊資本的萬分之五交印花稅。來,咱算算,注冊資本1000萬,那就是給稅局交5000元。
不要以為沒實繳稅局就不收取了,實際上是,等你想注銷,請稅局開具清稅證明的時候,你不補上這些錢,稅局不會開具清稅證明。當然,也不建議太小。所謂“一元辦公司”更多是理論上的。
2、既然是注冊資本認繳制,那我認繳個100年,100年后實繳到位,可以吧?
法律的確沒有明確禁止條款。從法理上來說,認繳期限并不受股東年齡的限制,畢竟股東可以變更,就像愚公移山,子子孫孫,前股東可以轉讓股權給后股東,那么認繳義務也就自然由后期最新股東承擔。
但是,過長的認繳期限,超越了股東的自然勞動年齡,明顯給人一種皮包公司的感覺。注冊資本認繳期限并不是越長越好。
什么?別人看不見認繳期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面一目了然,認繳實繳情況全部都有哦。
3、不實繳就不會被抽查到?所以注冊資本寫大一點無所謂嗎?
在認繳期限內,不實繳只是不檢查實繳內容,并不是說不會被抽查到。除非是針對實繳進行的定向抽查這一種情況,否則,抽查概率跟是否實繳是沒有關系的。反而是,注冊資本越大,越可能被重點監控,抽查檢查的頻率會越高。
4、認繳資金虛高要承擔的法律風險更大!
認繳不等于不繳,只是說創業初期可以暫時緩繳,認繳制沒有改變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承擔責任的相關規定。例如,公司如果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因企業經營不善,而需申請破產清算。
如果公司清算后,公司還存在100萬的債務無法償還,此時公司如果注冊資金只有50萬,那么股東的償還額度只要償還50萬即可,如果公司的注冊資金是100萬,則需要償還100萬。由此可知,注冊資金虛高,而股東自身承受能力不夠就會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窘境。
一句話: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根據公司的業務情況以及個人承受風險能力,選擇合理注冊資本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才能更好的幫助公司發展。不要說什么隨便填,成年人的世界,任何選擇都是有代價的。
申請注冊公司的流程:
準備材料:
1、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2、全體股東簽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東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股東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董事、監事和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復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證明;
6、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7、住所使用證明。
注:住所使用證明材料的準備,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和租金發票;
(3)若是租的某個公司名下的寫字樓,需要該公司加蓋公章的房產證復印件,該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還有租金發票。
公司注冊的流程包括:申請→審核→領證→檔案保存。
注冊流程
1、申請
申請人通過互聯網登記系統填寫聯合申請書,并準備齊相關材料提交商事登記部門,由商事登記部門統一受理,這樣就真正實現了“一表申請”、“一門受理”。
2、審核
機構代碼部門、稅務部門、公安部門及社保部門審核“五證”聯合申請材料。如果對審核結果有異議或在審核過程中出現其他問題的,申請人可以到所申請證照的對應主管部門了解具體情況并辦理相關業務后再到網上提交申請。審核通過后會將相關登記信息和辦理結果共享至代碼登記部門、稅務登記部門、公安部門和社保部門,實現“一次審核”和“信息互認”。
3、領證
經商事登記部門審核通過后,商事主體申請人即可到相應的對外窗口一次領取“五證”,即: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刻章許可證和社保登記證,“五證同發”。
4、檔案保存
檔案原件由商事登記部門保存,檔案影像共享給代碼登記部門、稅務登記部門、公安部門和社保部門,實現“檔案共享”。
擴展資料:
經營范圍是企業可以從事的生產經營與服務項目 。它反映的是企業業務活動的內容和生產經營方向,是企業業務活動范圍的法律界限。
初次注冊公司,不知道如何確定經營范圍時,可以直接參考行業內同類公司。
以互聯網科技公司為例,其經營范圍如下:
網絡通信科技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計算機網絡工程,計算機軟件開發及維護,計算機輔助設備的安裝及維修,電子產品的安裝和銷售,計算機及相關產品(除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辦公用品的銷售,企業管理咨詢(除經紀)。